开启与智者的对话——读梅文慧教授《中国舆情学》有感
最近读了大瀚舆情智库创始人、首席专家梅文慧教授的《中国舆情学》,三册书看下来,对于我这个舆情工作者来说,有一种醍醐灌顶、茅塞顿开、如沐春风的感觉,心里也有好多感触想和大家分享。
《中国舆情学》作为一部全面且深入剖析舆情领域的巨著,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册,从《前沿理论与实务》奠基、《危机应对案例》呈现,到《智库成果应用》,全方位地为读者勾勒出舆情学的宏大图景,对舆情研究与社会治理有着深远意义。
先说说上册《前沿理论与实务》。乍一看“理论”二字,我本担心会晦涩难懂,可读起来却兴致盎然。书中的概念不是死板的定义,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。比如“大舆情概念”,拓宽了我对舆情的认知边界。以前我以为舆情就是网上大家的议论,看了这本书才知道,原来它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,从邻里间的家长里短,到国家大事引发的公众态度,都属于舆情的范畴,一下子打开了我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新视角。
还有对舆情产业的介绍,让我大开眼界。现在是信息时代,没想到舆情背后还有这么庞大又复杂的产业在运转。书里把舆情产业的形成、未来发展方向,都讲得明明白白,让我能看个通透,不得不佩服梅教授眼光的独到和前瞻。“舆评先行”这个理念,更是让我觉得特别实用。就像咱们生活里遇到事儿,提前琢磨琢磨大家会怎么想,提前准备应对,事情就能顺利很多。将高深的理论化繁为简,通俗易懂。
《前沿理论与实务》犹如大厦之基石,系统且严谨地搭建起舆情学的理论框架。它深入探讨了舆情的本质、构成要素、形成机制以及传播规律等核心内容。书中指出,舆情是民众对社会事务的态度、意见和情绪的综合反映,这种对舆情概念的精准界定,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在舆情形成机制方面,理论阐述了社会环境、突发事件、媒体传播等因素如何相互作用,促使舆情从萌芽走向爆发。例如,通过对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与舆情波动关系的分析,让我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结构变化对舆情产生的深刻影响。这些理论不仅丰富了学术研究的内涵,更为实践中舆情的监测、分析与应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。它使舆情工作者能够从根源上理解舆情产生的动力,从而提前布局,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。
再看中册《危机应对案例》,既是理论与实践的生动碰撞,也是理论在现实场景中的生动演绎,更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。通过对教育、政法、财税、医疗卫生、文化旅游、生态保护、公共安全、食品安全等不同领域、不同性质,近百个舆情危机事件进行详细剖析,展现了舆情应对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多样性。
里面百个案例,就像百个小故事,每个都能让我学到东西。拿“警察打人事件”舆情应对案例为例来说,这种事一发生,大家都很关注,处理不好,政府的公信力就会受影响。案例从事件的初期信息发布、舆情传播、舆情分析、舆情走势,网民观点、情感态度分析、到官方迅速还原真相、警方通报偏离造成次生舆情、错失修复形象契机,到民众情绪引导,到中期谣言的澄清、各方力量的协同,再到后期舆情的平稳回落与经验总结,完整呈现了舆情应对的全过程。在这一过程中,我可以看到理论如何指导实践操作。比如依据舆情传播规律,及时、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,抢占舆论高地,遏制谣言传播,这正是对舆情理论中传播控制原则的有效运用。同时,该案例也暴露出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,如在舆情初期的信息迟滞,导致谣言蔓延,官方“控评”暴露“舆情洁癖”,这为今后的舆情应对提供了宝贵的教训。从这个案例里我明白了,出了事得赶紧把真实情况说清楚,遮遮掩掩只会让谣言满天飞。而且,要和老百姓好好沟通,听听大家的想法,让大家知道政府在认真对待这件事。
这些丰富的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,舆情理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砺、检验,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,而实践也反哺理论,促使其不断完善与发展。
下册《智库成果应用》,是《中国舆情学》的一大亮点,收录了梅教授从事舆情研究20多年来,舆情应对处置实践中积累的50份智库成果应用,使我不仅能够深刻体会到智库成果应用,对决策参考与未来指引的重要作用,还针对不同行业、不同地域的舆情趋势预测,为相关部门提前制定应对预案提供了方向。
50份智库应用案例展示了理论是怎么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的。梅文慧教授从澳门回归以来,GDP从65亿美元飙升到545亿美元,增长了738.5%,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,通过数据对比,深入澳门考察调研分析,得出澳门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最宝贵的三点启迪:一是政治认同。政治认同是澳门成功最重要的第一块基石。二是重视教育。“爱国爱澳”在澳门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,而是在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长期推行的生动实践。爱国爱澳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融进了年轻一代的血脉,可以说,爱国爱澳,精神传承,后继有人。教育传承是澳门成功的第二块重要基石。三是重视法治。“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”彰显了澳门在政治上的清醒,也体现了澳门对于法治建设的远见。法治建设,为澳门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是其成功的第三块重要基石。
这就说明,这本书里的研究成果不是纸上谈兵,真的能推动社会进步,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。
智库成果基于对大量舆情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分析,结合前沿的研究方法与理念,为政府、企业及社会组织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决策依据。
又例如,关于新兴技术领域舆情风险的研究报告《掀起人工智能新浪潮,GhatGPT的突破与风险》智库报告提示AI人工智能将带来巨大社会变革,其强大功能背后的安全风险,及对教育的影响,促进舆情行业的迭代升级。智库报告建议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舆论压力点,企业要提前做好舆情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规划,这些智库观点都具有很强的现实、适用、指导价值。
同时,《智库成果应用》也从宏观层面为社会舆情治理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,如推动舆情大数据平台建设、加强舆情专业人才培养等,这些建议对于提升全社会的舆情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。它不仅是对当下舆情研究成果的高度凝练,更是为未来舆情学发展与社会舆情治理实践指明了方向。
《中国舆情学》通过《前沿理论与实务》、《危机应对案例》、《智库成果应用》的有机结合,构建了一个完整且丰富的舆情学知识体系。理论为整个学科奠定基础,让我们把握舆情的内在规律;案例则是理论在现实中的 “试验田”,展示了理论的应用效果与改进方向;智库成果应用则将理论与实践成果进一步升华,为决策层提供科学依据,推动舆情学在社会治理中的实际应用。
这部著作对于舆情研究人员而言,是系统学习与深入研究的宝典;对于政府和企业的舆情管理从业者来说,是实践操作的指南;对于社会公众而言,也有助于提升对舆情现象的认知与理解。它启示我们,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,深入研究舆情学,科学应对舆情,是维护社会稳定、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。我们应充分汲取《中国舆情学》中的智慧,不断提升舆情治理能力,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。
读完这套《中国舆情学》,使我对舆情这一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,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。梅文慧教授用这套书,给我打开了一扇认识舆情世界的大门。品读一本好书,就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,愿你也拥有一套《中国舆情学》,开启与智者的对话。
作者:昌雄